你小时候有“装过病”吗?
或许是因为不想上学?
可能是因为害怕考试?
(相关资料图)
但你知道吗,
有时候孩子看着像“装病”
实际是真病了……
男孩突然全身无力
抽血打针都没反应?
近日,深圳儿童医院来了这样一位小患者,突然没有力气了,但生命体征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但是疼痛刺激和反应能力都不是很好。
在检查过程中,急诊科齐医生询问孩子是否能听到自己说话,孩子毫无反应,但在检查眼睛时,孩子的眼睛却能根据光线运动;在检查肌张力时也能出现对抗的反应;抬腿运动时一开始还能抬起来,后来觉得不对又把腿放下了,当齐医生大声说全部没问题时,还发现孩子偷偷瞄了一眼。
不仅如此,孩子在打针的时候,既没有害怕也没有大哭大闹,而是完全忍住,一声不吭。
同学妈妈表示,这个孩子发病是在上午11点35分,当时在欢乐谷游乐场,工作人员因孩子身高不够所以拒绝了孩子的游玩项目,因此孩子被气得不行。
综合这些情况,齐医生判断,孩子没“病”,至少没有器质性疾病。随后她向孩子母亲解释道:“因为有些孩子会出现癔症性的表现,现在不要刺激他太多,让他自己缓一缓。”了解到孩子中午还没吃饭,齐医生和孩子沟通,最后顺利的让孩子清醒并开始进食。
“今后还是要和孩子多多沟通,表达你们很关心他,很爱他”,齐医生在家长临走前如此解释。
女娃“癫痫”满床翻滚
各项指标还正常?
另一位女孩的情况看起来更加让人胆战心惊……
当家属带着女孩来时,女孩已经“昏迷”,孩子家属说女孩从前几天晚上睡觉就开始“抖动”,而今晚睡觉的时候“抖动”十分严重,整个人已经失去意识了,叫也叫不醒。
深圳儿童医院急诊内科钟医生依次询问孩子叫什么?在哪里?均没有得到回应,在确认没有外伤后,钟医生开始逐项检查。
“瞳孔反应是有的,颈强直也是好的,脖子不硬。”钟医生在检查过程也在保持和家属沟通,孩子家属称去年12月已经给孩子做过了磁共振,当时孩子自称头痛头晕,还说眼睛看东西有重影,加上肚子痛,上吐下泻,但没多久症状就突然全部消失了。
虽然医生怀疑女孩有癫痫或脑炎的可能,但是女孩的心率呼吸都很平稳,又不太像。最后只能请神经科专家马主任前来会诊。
马主任来了之后就叫女孩家属全部回避,自己对女孩进行检查,说来奇怪,女孩第一次瞳孔反应时还会追着光走,听到医生的议论后立刻就失去了追光反应,而对舌压板也有抵触反应,马主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随后他把家属叫进来沟通:“我把你们叫进来,她的异常表现就会多,你们一走,她的异常表现就少了,头就开始摆开了,她这是在打引号的装病”。
第一,女孩的临床表现具有表演性、夸张性;第二,她的心电检测仪上显示生命体征非常稳定;第三就是在用压舌板检查咽部时,咳嗽反应非常明显;第四,她的化验检查和磁共振检查一切正常;第五就是瞳孔的对光反射灵敏。综合以上五点,马主任下结论,她应该没有“病”!而是心理问题。
在与家属的沟通中,马主任询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得知孩子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孩,上一年级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经常会哭,需要家长和老师开导,到了二年级似乎慢慢适应了。马医生强调,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还是要重视,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及时去儿保科,进行心理干预。
上面两个小患者其实都属于“癔症”,他们常常会出现在一些情感丰富或情绪不稳定的孩子身上,在面对人际关系以及学业压力时,他们就会出现这种转换障碍,常常表现为肚子痛、头痛,甚至女孩一样的假性癫痫发作。面对这种问题,家长应该学会平等和孩子交流,找到孩子心结所在,不要急于责骂,如果事态严重,还是要到专业的儿童心理医疗机构获取医生帮助。
网友评论:身体上没病不一定没病
心理上的疾病更要命……
在本期视频下方,网友们也是对两位小患者的临床表现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医生十分负责,没有因为孩子“装病”而去嘲笑,而是积极开导治疗,十分尊重患者,孩子在这种状态下也很无奈。
兔子月酱饲养员:假性癫痫那个小女孩,医生真的挺好的,没有很拽的嘲笑小孩子“装病”,还拉着爸爸妈妈小声建议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很难得的。心理问题真的会导致生理状况不太好,其实也是身体机能对自己的变相警示。
张翼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要学会尊重他们。利用他们的自尊自强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成就感,这样他们才会有所成长。
朱江:儿童无法表达不满,只好用身体的症状来表达,这叫躯体化吧,而且真不是装病,是无意识的,不要以为孩子在耍你,孩子是在寻求帮助。
也有人表示自己小时候或在生活中也遇到过“癔症”,这种病来无影去无踪,经常和心情状况挂钩。
红海白沙:癔症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既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个患者。我大二的时候挨了长辈一顿骂,自己一个人在无人的沙滩越想越气,然后出现难以控制的急促呼吸,不能控制自己的呼吸频率,然后是手脚麻木,然后倒在沙滩上不能动弹,甚至手指蜷缩成一个奇怪的形状。我那时由愤怒变成了害怕,但是我也很清楚自己不会死。过了一阵子才缓过来。
提那里:大家不要觉得身体上没病就是没病啊,有时候心理问题是会导致生理不适的,可能也不是装的,就是心情低落紧张焦虑的时候很容易头晕胸闷上不来气之类的。
路卡利欧:抑郁和焦虑严重起来是会导致躯体化的,就是常说的压力大胃痉挛,或者面对突发事件吓晕休克等等,装病的孩子背后肯定是存在上期心理问题的,不想上学很可能是没受到老师关注、和同学闹矛盾、学业压力过大等等,家长一定要好好沟通,不要怕麻烦,小问题发展到后期甚至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前两集神经性厌食的孩子,如果在节食初期父母可以更重视一点,耐心疏导和沟通,就说不定会是另一个结局...
也有专业人士现身说法,解释这类儿童心理疾病的治疗规范和注意事项。
心理咨询师高海东:儿童青少年比较多常见心因性疾病——常规检查查不出问题,也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是孩子表示不舒适或者功能性失能(如不能走路,说不出话等)。最好的方式是去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 常见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游戏介入,团体咨询,沙盘游戏,绘画,、音乐疗法等。家长以及照顾者切记: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心因性疾病
到底离我们有多近?
提起心因性疾病,不少人第一印象是“矫情”、“装病”,但事实远非如此,
心因性疾病(Psychosomatic disorder),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或加重的生理疾病。这类疾病的病因通常涉及情感、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到重要作用。心因性疾病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肌肉紧张性头痛、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心绞痛、哮喘、皮肤病等。
在以往的报道中,有不少心因性疾病的案例。
南方都市报就介绍过8岁的男孩小杰身上总是痒,严重时满地打滚,甚至呕吐,究其原因,竟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孩子说,自从妹妹出生后,感觉家里人都比较疼爱妹妹,妈妈总是骂他,不给他自由,写作业总盯着他,“休息一会都骂他。”这种症状便是由心理压力的不当疏泄引起的,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是他产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不仅是小孩子,成年人也会如此,都市快报曾报道过杭州女婿孟先生一回家就胃疼,一到单位就好了,这一切居然是“丈母娘恐惧症”在作祟,说白了就是因为丈母娘比较强势,女婿的烦闷和委屈找不到化解的途径,“投射”到身体上出现一系列的疾病症状,病在身,根在“心”。
而针对“心因性疾病”的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这样建议:
你遇到过这种“心因性疾病”吗?
来源:新闻晨报综合深圳卫视、闪闪的儿科医生、都市快报、南方都市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网友评论等
责编:蒋宇骏
审核:王龙龙
复核:王岑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