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世界那么大,古人也想去看看

2023-08-02 10:10:29   来源:海南日报  


(资料图片)

明朝著名画家董其昌在他的《画禅室随笔》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光是他个人的心得,更是对古代优秀人物成才之路的由衷感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做好研学,你就是时尚达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研学达人当之无愧属于孔子。历史上不仅有孔子在洛邑(今洛阳)问礼于老子的记载,更有孔子带领诸弟子耗费十几年时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与主张,同时也长进了自己的见识和学问。正因为孔子好学和善教,才被后世尊奉为“万世师表”。

汉朝司马迁的皇皇巨著《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也和他青年时期的游学有着很大关系。司马迁年少时曾拜孔安国、董仲舒等名儒为师,青年时有一次经历丰富的壮游。他从长安出发,先渡过长江到长沙,然后坐船在湘江和沅江流域考察;然后去江西,登庐山,考察大禹疏通九江的遗迹;又抵达江苏沛县,了解汉高祖发迹前的轶事;又来到鲁国旧地,参观了孔子的故居和礼器,随后在山东邹城(孟子家乡)学习先秦礼仪;他还先后来到孟尝君和春申君的故地,最后经过魏国旧都大梁,搜集侯嬴与信陵君的交往经历,再从大梁返回长安。司马迁游学过程中,不仅向名师大儒请教学问,更向江湖野老追寻口述史,为他写成《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研学旅行最频繁的莫过于唐宋文人。最近几年学术界兴起的文学地理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和文人的研学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都在诗歌中记录了自己游学的经历。当然,他们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旅行增长见识,结交朋友,另一方面也是寻找建功立业或者功名利禄的机会。

李白一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李白一生游历过很多地方,到过206个州县,踏足今天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在当时交通条件有限的前提下,李白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路上。或许正因为研学和羁旅才能激发诗人的才情,才有彪炳千秋的作品传世。

宋朝苏轼的研学之路颇为独特。他“身行万里半天下”更多是和仕途沉浮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在“历典八州”过程中,他增长了见闻,结识了新朋,开阔了胸襟,丰富了创作。每到一个地方,苏轼很快就让自己心里沉静下来,微笑面对生活,并主动与当地人交朋友,谱写了不少佳话。比如谪居海南三年,他和不少当地人成为至交,这中间既有官员张中,也有普通读书人黎子云,甚至还有当地农妇春梦婆。在晚年时,苏轼曾动情地总结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可是他研学的最大收获。

白玉蟾被尊奉为道教南宗五世祖,也是海南本土第一个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之所以如此,这和他研学经历也有着很大关联性。白玉蟾因为科举落选,16岁时离家云游,到儋州松林岭修炼。23岁时,白玉蟾只身渡海到内陆各地求师,足迹遍及中国南方。在外出云游时,与当时名道文人为友,时而访学论道,时而嗜酒放歌,时而信笔述著,时而讲经传道。最后,白玉蟾入住福建武夷山止止庵,师从道教南宗四世祖陈楠,尽得其道术,最终成为道教一代宗师。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www.caikuang.rexun.cn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