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见证历史!刚刚,超1000亿

2023-08-08 06:08:27   来源:金融界  

今年以来,万亿级股票ETF市场正在不断见证历史。


【资料图】

7月中旬,全市场股票ETF总规模首次突破1.5万亿大关。不到两个月时间,又迎来单只股票ETF规模超千亿的历史性时刻。

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总规模超过1015亿元,由此成为国内股票ETF历史上首只规模站上千亿的ETF产品。

早在2004年年末,我国首只股票ETF——华夏上证50ETF诞生,之后一度进入相对漫长的积累期,2018年时全市场股票ETF总规模达到3462亿元,随后开始越过“奇点”,进入大发展时期, 2019、2020年年化规模增速均超过60%,并在2021年成功突破万亿大关。

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信心有所修复、结构性投资主线纷至沓来、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加速推进、机构配置需求显著抬升,股票ETF最新总规模推高至1.49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约18%。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内ETF市场在过去2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ETF渗透率相对较低,个人养老金制度刚刚起步,长久期资金入市才刚刚开始形成,ETF市场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历史首次!

单只股票ETF规模突破千亿

伴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走过19年历史的股票ETF市场,迎来了首只千亿级ETF产品。

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总规模达到1015.61亿元,突破千亿大关。

Wind数据显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立于2012年5月4日,是国内首批跨市场ETF,首募规模达到329.69亿元,一直保持着被动产品首发的历史纪录,之后规模一度有所缩水,直到2014年年末随着牛市行情启动,规模迅速反弹突破400亿,2015年牛市行情顶峰过后突破500亿之后,规模一直在500亿水平线附近徘徊。

2022年开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再次驶入规模上升的“快车道”,当年1月末,规模正式站上600亿整数关,同年年末再上一个台阶,突破700亿关口。

今年以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实现“三连跳”,1月中旬规模超越800亿,7月末继续飙升突破900亿,8月7日最终实现千亿级突破。

谈及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年内规模迅速增长的原因,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黄威认为,受近期政策面利好刺激及市场情绪面转好等因素影响,场外资金布局权益市场的积极性提高。股票ETF不仅风格稳定、持仓透明且费率低廉等优势,而且可以规避单一个股大幅波动的影响以及省去复杂的个股研究环节,成为投资者快速布局权益市场的重要投资工具。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也谈到,当下的市场环境与去年11月政策发力期间的市场环境有些类似,即经济利好政策频发,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A股市场整体处于低位,受益于经济复苏预期,大盘蓝筹表现相对较好,而相较于其他宽基指数,沪深300指数更偏大盘蓝筹,因此更受资金的青睐。

此外,沪深300ETF流动性较好、资金容量大、近期又一直处于近5年较低估值分位点等特征,更符合机构投资者(尤其外资)作为长期配置A股资产的要求。

在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看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近期规模崛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方面,本轮盈利下行周期或已进入尾声,A股有望进入加力配置期;尽管经济基本面拐点尚未出现,但“市场底”通常领先“基本面底”出现。另一方面,考虑到相对宽裕的流动性,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与债券类资产处于高位相比,股票类资产可能具备更高配置价值。

他同时表示,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情况看,由于该基金规模、流动性居首,长期紧密跟踪沪深300指数,同时也是300ETF期权合约标的和股指期货的现货对冲标的,投资者可以借助相应工具进行方向性投资、波动率投资、收益增强策略等,使其配套策略完备。

单只被动权益基金

超越单个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超千亿规模的ETF产品出炉,意味着单只被动权益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单独一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所管理的规模,具有划时代意义。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目前管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为易方达张坤,目前管理规模为776亿元,而中欧基金葛兰以766.88亿元紧随其后,此外兴证全球谢治宇管理规模也超过600亿。但这些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距离千亿尚有距离。

实际上,早在2020年基金四季报披露之际,易方达基金张坤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总规模达1255.1亿元,成为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张坤所管理规模更是在2021年二季度末,创出了1344.78亿元的历史高度。

同时,2021年一季度末,景顺长城刘彦春所管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也超过了千亿。在2021年底,中欧基金葛兰以1103.39亿元,成为当时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

然而,随着2022年A股市场震荡开始,在2022年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显示,再也没有管理规模超千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也就是说,自2021年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高光时刻”过去之后,这些顶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在不断缩水,管理规模在不断下台阶,而被动型产品的规模在这两年不断提高。

对此,盈米基金啟明研究员冯梓轩表示,今年以来,权益市场出现结构性行情,行业轮动明显,主动型产品往往在这种行情里难以获得超额收益,题材性投资领域成为资金角逐的地方,各类挖掘细分赛道的主题性投资机会的ETF产品成为普通投资者更青睐的投资标的,加上其产品具有一定的分散风险,费率相比更低的优点,使得ETF在市场波动期间更具吸引力。

“投资者对于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无论是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的诉求都会更高,而在近2年的市场环境中,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对基金的收益增厚体现不太明显,主动管理基金的规模缩水更多体现在净赎回和净值回撤;与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不同,当市场轮动迅速、方向不清晰、整体估值较低的时候,被动型指数投资的规模往往会逆势增加。”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也表示。

未来指数基金规模超越主动基金规模是否是长期趋势?而不少人士认为这或许是大势所趋。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认为,参考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未来指数基金规模超越主动基金规模是长期趋势。从美国市场指数基金发展历程来看,基金规模连续十年正增长,使得其成为美国市场最主要的投资品种;背后其实是资金流入的推动,这部分流入的资金基本上是从主动管理型基金流入的。我国股市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指数基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土壤。

上述研究员蒋睿也认为,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或许单一指数型基金的规模超越单一主动基金规模是一种趋势。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主动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规模容量有较大的差别,指数型基金受规模的约束会更小,在规模临界点前增加规模甚至会降低指数型基金的跟踪误差,但规模太大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不好抓取;第二,投资者越发成熟,投资预期差越来越小的时候,市场的阿尔法不好抓取,更多投资者可能会偏向选择指数型基金做被动投资。

股票ETF总规模逼近1.5万亿关口

百亿级ETF加速涌现

随着资本市场逐渐成熟,获取Alpha难度加大,而ETF作为标准化指数投资工具,以其费用低廉、持仓透明、风格稳定、交易便利的特点,受到各类投资者的认可。被动管理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以来,ETF市场快速发展,整体规模继续向前迈进。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4日,沪深两市共上市753只股票ETF产品(A股ETF+跨境ETF),资产规模逼近1.49万亿元,今年7月中旬更是一度突破1.5万亿历史新高。

百亿级ETF也在加速涌现,截止2023年8月4日,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科创50ETF、华夏上证50ETF在内,规模超过百亿的股票ETF共有33只。

随着ETF市场的大发展,管理人与投资者加速涌入ETF市场。截止2023年,ETF管理人数量已达到57家,几乎较2018年翻倍。ETF持有人总户数超过1500万,达2018年末的6倍。

值得注意的是,与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整体缩水不同,今年以来股票ETF规模呈现增长趋势。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黄威认为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方面,今年以来在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化行情,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与市场热点相关的行业和主题ETF更易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如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TMT板块受到投资者青睐,使得相关的股票ETF规模呈增长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市场逐步跌进底部区域及政策面利好的不断刺激,场外资金入市积极性提高,与经济复苏关系紧密的股票ETF成为投资者布局权益市场的重要工具。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也指出,当市场轮动迅速、方向不清晰、整体估值较低的时候,被动型指数投资的规模往往会逆势增加。今年以来股票ETF规模增长较为迅猛,也体现出投资者对A股资产长期配置价值的认可和坚定看好A股走势的一致预期。

“今年市场结构性行情的特征较为明显,板块的分化和轮动造成市场波动增大,ETF产品具有一定的分散风险能力,有助于投资者把握细分行业的行情,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深化以及A股数量的增多,其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盈米基金啟明研究员冯梓轩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ETF未来继续腾飞?

海外市场,被动基金的占比已超越主动管理型产品,这一进程或许也会出现在中国。

“从海外的指数产品的发展过程看,指数产品占据主流有多方面原因。”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苏燕青表示,一方面,美欧市场为主的相对成熟市场上指数的编制更成熟,机构投资者力量较大,主动管理类产品创造Alpha的难度较大,通过Beta去进行投资的性价比相对更高。另一方面,海外市场上的各家机构费率竞争也更加激烈,故费率更低的指数产品优势较大。

苏燕青认为,国内市场上目前指数产品的费率同样也很低,同时这两年随着主动产品Alpha下降,指数产品的性价比非常突出,不过长期来看,由于我国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等多方面原因,主动管理产品的Alpha并不会马上衰减,更多是一些结构性的特征。

“短期看,被动产品的地位虽然不会达到美欧市场上那么高的地位,但对长期趋势有信心。一方面随着面注册制的改革推动,优质企业的话语权更大,整个A股市场的结构更加健康透明,指数化投资的性价比也更高;一方面国内指数化产品的工具越来越多元化,投资者教育的覆盖度也来越广,通过指数开展资产配置的策略会逐步成熟;另一方面行业监管政策、行业等也将促进指数化投资的发展,例如指数编制方法的不断修正,跨市场交收制度的完善等等。”苏燕青表示。

盈米基金啟明研究员冯梓也有类似观点,随着投资者教育的深化,投资者对被动型产品的理解程度在加深,参与ETF市场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未来A股数量扩容,投资者选股难度会增加,通过配置行业或相关主题的ETF产品会相对有效地分散风险,同时也有相对主动型产品更低费率的优势,上述ETF规模的扩大体现着各路资金对相关行业预期看好,也意味着证券市场投资往多元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对于国内股票ETF的发展前景是比较看好的,当前国内已经有多样化的宽基指数ETF、行业ETF、主题投资ETF等品种可供投资者选择。”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认为,未来,随着小盘指数越来越受投资者欢迎,小盘指数ETF的供给也会有所增加;此外,策略型ETF会从目前的主要以红利及成长为主向多种策略因子共同发展演变。同时,跨境的ETF也有很多拓展空间。

不过,也有人士认为,ETF要继续迎接大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指数产品的投顾业务。

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苏燕青就表示,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A股市场波动较大,指数产品的弹性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但大多数投资者很难把握市场节奏去参与。一方面是个人投资者本身也缺乏专业性,行业主题以及风格的把握本身存在很高的壁垒;另一方面现有指数产品以工具化为主,如何提高持有人的体验度是管理人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除了提供工具之外,后续需要从提高基民收益的角度出发,指数产品推广‘投顾化’,以组合的形式呈现给投资者,并做好‘顾’,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理解市场并参与市场,以提高投资者实实在在的收益为出发点,最终提高投资者对指数化投资的信心。”苏燕青表示。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www.caikuang.rexun.cn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邮箱:29 59 11 57 8@qq.com